logo
Loading...

洞察:最大的威脅是過去的自己 - 創業絲路 - Cupoy

《經濟學人》雜誌資深編輯瑞恩‧埃文(Ryan Aven)在《21世紀工作論》(The Wealth of Humans: Work, Power, and Status in the Twenty-f...

《經濟學人》雜誌資深編輯瑞恩‧埃文(Ryan Aven)在《21世紀工作論》(The Wealth of Humans: Work, Power, and Status in the Twenty-first Century)一書中說,在數字媒體時代,《經濟學人》最大的威脅就是那個凡事都要「紙本優先」的自己。過去能夠高效率生產紙制雜誌的內部的結構,如今變成了推行數字版雜誌的阻礙。 埃文說,從上班的時間安排、新聞價值的判斷到編輯們的寫作習慣,《經濟學人》編輯辦公室裡的一切,都是為了創造特定產品所設計的。「我們會表現出特定的風格,限制文章長度和呈現方式。這些結構限制了我們的想像力,所以當我們思索網絡報導的創意方式時,就會比那些原本就做網絡報導的組織更困難。」這些內部結構會悄悄影響網站經營的方式,比如,尋找新聞故事的角度和新聞網站不一樣;不太關注社交媒體,而會注意傳統報紙以及其他紙制刊物。 不過,最重要的影響還是這些結構傳遞給員工的信息:「最重要的依然是紙本產品」。《經濟學人》的編輯通常會囑咐記者多花時間去做網絡內容,但時間有限,記者需要排列好工作的優先次序,每當截稿日期臨近時,依然是紙本優先。「只有當例行的紙本工作都處理好之後,才能嘗試發展最優質的網絡產品,結果便是很難發展出最優質的網絡產品。」 在埃文看來,「紙本優先」的思維方式並不侷限於媒體產業,比如IBM在大型計算機領域很成功,但內部結構讓它沒有抓住個人電腦的機會,「IBM努力避開內部大型計算機文化的侷限,成立了一家半獨立的公司來建造個人電腦,但大型計算機部門的員工抱怨,個人電腦公司影響到他們銷售產品的能力,那家公司最後被迫調回,直接讓出了市場。」埃文在書裡說, 一家公司耗費幾十年建立的內部文化,能讓它在一定的經濟形勢下獲得優異的市場表現,但之後調整文化適應新環境時就會非常辛苦,「因此傳統公司未必都能在改變中生存和發展,新崛起的公司卻非常擅於探索新機會,因為他們參加競爭時完全沒有組織的包袱。」 能用聽的為什麼還要閱讀>>>點此播放 文章來源:得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