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Loading...

傅盛:戰略=格局+破局 - 創業絲路 - Cupoy

最近,獵豹移動的CEO傅盛寫了三篇文章,命名為《認知三部曲》。知識新聞之前陸續介紹了《認知三部曲》的前兩部,分別是《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》,還有《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》。今天咱們來說這三部曲的最後一部...

最近,獵豹移動的CEO傅盛寫了三篇文章,命名為《認知三部曲》。知識新聞之前陸續介紹了《認知三部曲》的前兩部,分別是《所謂成長就是認知升級》,還有《管理本質就是認知管理》。今天咱們來說這三部曲的最後一部,《戰略就是格局+破局》。 首先,傅盛說,如今創業競爭這麼激烈,勤奮固然重要,但聰明的勤奮才是關鍵。你的腦海裡必須有一個對這個行業越來越清晰的認知格局腦圖。在這樣的大格局下,如何重新構建新的認知體系、制定戰略的新打法、尋找新的破局點和機會呢?對此,傅盛提出了三點。 第一點,戰略認知=格局思考。 一個現象,它發生的時候,一定有大趨勢支撐它。傅盛說,他曾經一度認為:美國人強調Think Different很有情懷,後來才發現,本質不是情懷,而是為了減少競爭成本。因為美國創業者們比我們更早進入血海競爭階段,「勤奮+努力+不要命」已經很難產生質的差別了,才逼迫他們用「更勤奮的思考」來避免高成本的競爭,從而降低失敗概率。所謂戰略,就是在這樣的格局認知下,找到破局點,制定路線圖,投入資源。如果不去建立這樣的認知,公司很容易陷入一些誤區。 第二點,戰略認知的兩個誤區。 一個誤區是見招拆招,啥熱做啥,啥熟悉做啥。傅盛說這是懶惰思考,不願意認知升級的表現。結果就是越做越多,越做越累,越做越委屈。舉個例子,獵豹在過去的野蠻生長中,不斷強調快速執行,做熱點,認為只要做好這個點就會有機會,可結果,整個互聯網的競爭加劇比想像中來得快。如果每個單點不是在一個大格局下的累加,那麼每個單點都會遇到對手強大的競爭,很難長大。這就是戰略的懶惰。還有一個誤區是:做產品的方法論依然停留在5年前,認為抓一個簡單功能熱點就能顛覆格局。今天,你必須結合整個戰略思考,把所有東西累加進去。因為容易打的仗,已經打完了。 那麼,如何構建格局思考的能力呢?這就是傅盛說的第三點:怎樣做戰略? 首先,腦海要有大格局。在這個行業裡,什麼才是真正的機會?什麼才是下一個趨勢?花足夠的時間去瞭解行業,去思考對手,去觀察現象。在獲取大量信息後,不斷在腦海裡做思維推演,去判斷。當然,這些格局認知裡,至少你要想到一些關鍵詞,比如全球化、視頻、品牌、AI、爭奪時長和紅利結束等等。整個行業的大格局,沒必要從零開始做認知判斷,一些看上去很熱門的趨勢,選擇相信,再去分析背後的規律。 其次,養成格局和破局結合的思維習慣。格局是找到大風口,破局是找到與眾不同的那個點,二者缺一不可。傅盛說,過去我們太強調單點的重要性了,有個好想法就做起來,就像游擊隊一樣。可對手在哪,他們在怎麼做?這個領域的趨勢會怎樣?基本都不知道,也不去瞭解。今天,做一個互聯網產品就像做一輛汽車。如果你只有對某個功能的好想法,而不去認真思考資金、工廠、產業鏈、上下游、品牌定位、對手策略、消費者習慣遷移等等因素,你認為你有機會超越寶馬、奧迪、奔馳嗎?戰略,就是要求我們進行深入的、逼迫自我的思考。真正的超越機會,不是來自於在工作時間上把對手逼死,而是在認知深度上先把自己逼瘋。 傅盛舉了自己的例子。當初他說要傾家蕩產做機器人,很多人認為他是蹭熱點,搞宣傳。但事實上他是做了充分的思考的。首先是基於一個判斷——中國App已經領先全球了,這是他在觀察了硅谷的創業公司之後得出的結論。其次,他認為,移動互聯網顛覆格局的機會基本過去了,要想找到獵豹十倍增長的機會,必須從未來著手。然後他就跑硅谷,跑以色列,去世界各地看創業團隊。在國內搞傅盛戰隊,辦紫牛基金。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,人工智能和機器人把很多過去跨行業的算法統一了起來,並且在效果上有了質的飛躍。而機器人又是個工具,和獵豹過去做的事情不謀而合。它到底長什麼樣子,誰也不知道,這就有機會去定義。所以,他才做起了人工智能。 能用聽的為什麼還要閱讀>>>點此播放 文章來源:得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