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go
Loading...

新認知丨好創新來自框架內 - 創業絲路 - Cupoy

很多人認為,創造力難以捉摸,沒有特定規則,所以想要創新,就一定要天馬行空,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,儘可能地發散思維。但是,最近「得到」App「每天聽本書」欄目中講了一本書,叫《微創新》。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顛...

很多人認為,創造力難以捉摸,沒有特定規則,所以想要創新,就一定要天馬行空,打破原有的條條框框,儘可能地發散思維。但是,最近「得到」App「每天聽本書」欄目中講了一本書,叫《微創新》。這本書提出了一個顛覆性的觀點,發散思維不靠譜,反倒是在熟悉的領域裡用固定的方法,就能獲得比發散思維更精彩的創新。這是為什麼呢?我來給你轉述一下。 先來說說,為什麼好的創新是來自框架內的。什麼是框架呢?就是你要解決的問題本身,和它周邊的時間與空間區域。通俗點說,就是你身邊的資源。框架內思考就是利用身邊的資源進行創新。那些最好的創新點其實就在我們手頭和身邊,只是我們很少這樣思考過,總是寄希望於天馬行空的靈感。其實,那些發散性思維,很容易導致效率低下。因為天馬行空的想法往往是散漫和凌亂的,東挖挖,西捅捅,希望用這種方法解決棘手的問題,是一個非常小概率的事件。 當然,我們不是說發散性思維對創造力完全沒有幫助,而是說它其實並不好用。比如,發散性思維裡最典型的創意方法就是「頭腦風暴」。很多人談到找創意點的時候,第一個想起的就是這個方法。然而,有研究者係統研究頭腦風暴的效果後發現:「頭腦風暴」這個方法和自己一個人思考問題相比,效果是差不多的,而且很多頭腦風暴想出來的點子,平淡無奇,也缺乏可行性。相反,在問題的框架內思考可能更有創造力。 你可能會奇怪,我們平時就是約束太多,沒有創造力,所以才提倡發散性思維。現在為什麼又說創新要在框架內產生呢?因為我們在框架裡思考,有很多思維定勢。產生創造力的關鍵,就是打破思維定勢,重新審視身邊的資源。舉個例子,假設你現在一個人在沙漠裡面開車,突然車輪陷入了沙地,周圍沒有人,這個時候你怎麼辦?通常,我們的想法就是打電話找外面的人來幫忙,或者生火冒煙吸引外面的人關注等等,這就是在框架外思考,這些方法只會讓你遠離問題的核心。 如果用框架內思考的方法,就要向內看,在車子內部找找,你就會發現汽車的腳墊就是一個很好用的工具,它表面有紋路,能夠產生足夠摩擦力,只要墊在車輪的下面,就能開出沙地。這個看上去困難的問題,立刻就被解決了。所以說,在框架外思考,就會認為只能找外援,最後解決問題的效率很低;而向內思考,想辦法利用手頭的資源,就會產生好的創意。 光知道在框架內打破思維定勢還不夠,還要知道,打破思維定勢後要怎麼辦。還要調整思考方法,掌握從答案到問題的思考方法。我們通常的思路是,先要明確問題,然後再尋找解決方案。但是,這個思路其實並不夠好。更好的方法是反過來,先從一個抽象的方案入手,然後再思考這個方案能夠解決什麼問題。 舉個例子。假設我們遇到的問題是,嬰兒對溫度很敏感,奶瓶的溫度稍微一高就容易燙到孩子,每次半夜起床給孩子熱奶的時候,要弄到適合的溫度都很麻煩。一燙孩子就會哭,更睡不好,怎麼樣才能避免牛奶溫度過高呢?看起來是一個很棘手的問題,很難解決。如果我們用「從答案到問題」的思路,再回頭看剛才牛奶的問題,我現在告訴你,有一個嬰兒奶瓶,奶瓶的顏色會隨著牛奶的溫度變化而改變,那麼,你覺得這個功能能用在哪裡?顯然,你很容易就能想到,避免溫度過高燙到嬰兒。 所以,創新的關鍵就是,先找出各種可能的創意,再想這個創意能用在哪裡,用這樣的方法產生的解決方案往往是非常有創造力的。 能用聽的為什麼還要閱讀>>>點此播放 文章來源:得到